早先威海換熱器是什么?
中國早的換熱器是伴隨著蒸餾酒而產生的。從相關的考古資料表明,生活在公元前7000多年新石器時代的中國人的老祖先們已經開始發酵釀酒了。但那時候釀酒是使用酒曲發酵,酒精度較低,酒精度高一般為20%左右。為了提高酒精度,這就產生了蒸餾酒。那時候的蒸餾挺簡單的,在基座上架著巨大的鍋,大鍋分上下兩層,下面的鍋里裝酒母,上面的鍋里裝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管道流出,這就是蒸餾酒。上層鍋大概就是早使用的換熱器了,可謂是換熱器的“鼻祖”,不過用現代的觀點來看,這種換熱器效率太低,浪費大量能源?,F代的蒸餾酒行業早已鳥槍換炮,各種形式的換熱器從此面世。
大型殼管式威海換熱器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鋼鐵等工業領域。其工藝要求高,制造難度大,因此目前世界上僅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成功研制。
這臺威海換熱器殼程長度為20000mm,殼程筒體內徑為4000mm,管束6283根,管束長度20003mm,設備總長度為43725mm,換熱器面積達12325m2,,設備重達370噸,堪稱管殼換熱器中的“大哥大”。
國內長的管式威海換熱器
纏繞管式換熱器相對于普通的列管式威海換熱器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使用溫度范圍廣、適應熱沖擊、熱應力自身消除、緊湊度高,由于自身的特殊結構,使得流場充分發展,不存在流動死區,尤其特別的,通過設置多股管程(殼程單股),能夠在一臺設備內滿足多股流體的同時換熱器。
繞管式換熱器通過在管壁外側螺旋纏繞的換熱管,對管內化學物質進行熱交換。繞管式威海換熱器效率高,能耗少、占地小,但繞制工藝復雜,對換熱管的對接質量要求極高。